3-4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少年班学院共同策划的“少年陶艺工坊”活动在东区陶瓷艺术中心成功举办。活动先后吸引少年班学院60余位同学参与,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以指尖的温度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千年匠心。
第一次活动中,陶艺中心导师张明春向同学们讲解了陶艺的历史脉络与工艺精髓。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明到明清官窑的釉色传奇,从“泥条盘筑”等古法技艺到千变万化的气质神韵,同学们通过多媒体课件与实物展品,缓缓走进陶瓷艺术的精彩世界。
“切泥、揉泥、拍打、上片……”跟随着导师的讲解,同学们纷纷挽起袖口,手持木搭子在工作台前跃跃欲试。特聘导师周先稠教授轻托学生手腕,一边示范一边指导:“科研追求效率,但手艺讲究‘慢工出细活’!”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一捏一揉间,那些酝酿多时的创意,正通过指尖的温度缓缓具象,映照着传统匠艺与年轻思维的对话。
在手绘实践环节,导师团队将素坯与毛笔依次排开,边示范边讲解分水、填色等技法,鼓励同学们挥洒创意。同学们执笔点染,以青花钴料为墨,用毛笔在泥坯上绘制图案,有的以喜爱的动画形象为蓝本,用墨色釉料泼洒出梦幻宇宙;有的以瘦金体题写诗词警句,方寸之间尽显天地气象;更有同学将数学符号、电路板纹路融入图案,尽显科技人文交融之美。
在第二期活动中,中心导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化陶艺彩绘课。同学们手持数字化设计图稿,以特制纸膜为媒介,将量子拓扑、分形几何、敦煌纹样等多元意象转印至素坯瓷杯上,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跨时空对话。课程结束后,同学们将精心创作的作品交由陶艺中心统一施釉烧制。
通过“少年陶艺工坊”活动,同学们不仅在实践中领略了传统陶艺的独特魅力,更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中展现了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未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与少年班学院将继续携手,探索更多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生根发芽,为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创新精神的青年学子贡献力量。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少年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