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晚,少年班学院英语沙龙活动如期而至。本次活动特邀数学科学学院王兵教授作为本期嘉宾,与同学们围绕成长、选择与思考等话题,展开了一场轻松愉快又引人深思的全英文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思想的火花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激荡。交流中,王兵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求学与科研经历,分享了人生体悟,为在座的青年学子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保持乐观:当下的结果从不能决定未来的走向王老师首先分享了一段在科大的独特经历。他曾在一项心理测评中收到一句令人沮丧的评语——“you will never succeed”(你永远不会成功),加之当时在寻找合适的数学实验室时屡屡受挫,一度让他感到焦虑和迷茫。然而,他并未被这一时的负面评价所困。在师长的鼓励与自我调整下,他选择放眼长远,用持续的努力证明了这个阶段性评估的片面性。王老师以此勉励同学们:“要看长期、看趋势,绝不被眼前的结果遮住远方的风景。” 一时的挫折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远不能定义未来的航向。·路径选择:追随你内心的热爱谈及人生方向的选择,王老师观察到身边许多才华横溢的同学后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例如转投华尔街从事金融行业,并取得了各
9月19日晚,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张燕咏教授应邀参加少年班学院英语沙龙活动,与少年班学子们分享了自己从科大起步,直至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任教最终回到科大服务母校的经历。作为科大校友,张燕咏教授结合自身海外经历,为在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成长视角。在主体分享环节,张教授围绕博士导师的选择、博士阶段的挑战与动力和未来职业路径的选择等方面展开论述。她建议同学们应基于自身兴趣、能力结构及长期发展目标进行审慎评估与选择。互动环节中,参与沙龙交流的同学们就跨文化学术适应、研究方向聚焦、科研长期规划等话题与张教授进行了再一次的交流探讨。本次英语沙龙不仅是张教授与同学们进行的一次海外求学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学术精神与育人情怀的传递。张燕咏教授的真诚讲述,为学院学子在规划未来学术与职业生涯时提供了宝贵借鉴。活动最后,师生合影留念,为这一期的沙龙交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后续学院将持续邀请更多老师与学生交流,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10月19日,少年班学院赴宣城市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举行2025年秋季“十八岁学生成人仪式”。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代表及9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此次庄严的成长典礼。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启。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广中在致辞中强调,成人意味着肩负起对国家、社会、家庭及自我的责任,勉励同学们既怀高远志向又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报国使命,常怀感恩之心铭记师长亲友的培育之恩。在领誓人汪子健同学带领下,全体十八岁学生举拳庄严宣誓: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誓,自律自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将:爱国爱党,奉献社会。感恩父母,善待友邻。崇尚真理,奋发有为。完善自我,追求卓越。以我壮志激情,建设幸福家园。以我热血青春,创造美好明天。成人学生代表胡逸枫和十八岁学生代表史启慧先后发言。胡逸枫回顾成年历程,激励大家以奋斗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践行“国之大者”担当;史启慧则从个人成长角度,呼吁大家珍惜青春时光,在挑战中锤炼品格。活动现场两位优秀团员代表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孙广中向他们赠送党史读物。学院院长卢征天向全体
2025年10月15日,少年班学院联合学校招生就业处于西区大礼堂成功举办暑研申请专题讲座。周老师围绕欧洲暑研与博士申请,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化的科研进阶指南。周老师提到,暑期科研是本科生验证学术兴趣、积累实践经验的关键窗口。相较于以学分和文化体验为主的暑校,暑研更注重在教授指导下完成具体研究项目。建议学生提前6-9个月规划,同时需关注语言成绩和签证准备。推荐信可能是申请中最重要的部分,周老师建议学生在暑研期间提前研读论文、积极与实验室成员协作。她说,暑研成果并非唯一指标,参与过程中的态度、学术志趣的明确更为关键。本次讲座为科大学子勾勒出较为清晰的科研进阶路线,现场学生反馈内容兼具战略性与实操性。少年班学院将持续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助力学生学术生涯规划。
9月27日下午,少年班学院交叉学科英才班(人形机器人)(简称“人形机器人英才班”)在学院308教室举行开班仪式。学校教务处、少年班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的有关领导与特邀嘉宾,以及英才班导师和学生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少年班学院副院长王作勤教授主持。少年班学院院长卢征天教授、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恒安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吴雨生教授先后致辞祝贺英才班成立,勉励同学们把握机遇,积极钻研创新,最终学有所得,取得优异成果。卢征天教授指出,少年班学院作为学校教学改革试验田,一直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作。他肯定人形机器人英才班以目的为导向,汇聚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并引入企业导师探索校企联合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吴恒安教授介绍了依托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情况,对少年班学院同学的加入表示欢迎。他强调工程科学学院注重学生专业与综合素质协同提升,期望同学们成长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顶尖人才。教务处副处长吴雨生教授认为该班整合优秀学生与教学资源,是强强联合的创新机制,并强调交叉学科与拔尖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他期望该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持续探索与完善,力争在英才培养范式方面起到引领示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评审会议。在此次会议中,少年班学院的5名在读本科生经过层层严格考察,最终成功获得资助资格。(从左往右依次为陈楷哲、郑子杭、钟佳杭、刘子墨、孙国尊)2022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陈楷哲获得资助的项目题为《图的曲率与组合性质的关联及其在组合学中的应用》,指导老师是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的马杰教授和刘世平教授。项目旨在深入探究图的曲率与组合性质之间的关联,并尝试利用曲率方法解决组合学中的相关问题。期望能够推动几何分析与组合学的相互促进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陈楷哲获资助项目示意图)2022级量子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郑子杭获得资助的项目题为《基于金刚石内氮-空位色心的大量碳-13核自旋初始化》,指导老师是中国科大物理学院的石发展教授。该项目旨在大规模高保真地初始化金刚石NV色心附近的碳-13核自旋,一方面制备大量可利用的量子比特,另一方面可消除局域磁噪声以提升测磁灵敏度。(郑子杭获资助项目示意图)2022级物理学专业本科生钟佳杭获得资助的项目题为《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对原初黑洞催化宇宙相变的约束分
9月6日晚,少年班学院团委在西区大礼堂成功举办了“新生团学夜”活动。此次活动面向学院2025级新生,旨在帮助新生深入了解“第二课堂”和学院团学工作。学院团委书记胡玥向新生介绍了学院团学工作,围绕“思想引领”、“团组织建设”和“五育并举”,详细阐述了院团委组织架构和团学工作。同时,她还介绍了学院的品牌活动、社会实践及校际交流活动。通过介绍,新生对学院团学工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罗轶杰向新生介绍学院学生会工作。罗轶杰全面介绍了学生会的职能、组织架构以及举办的各类活动,诚邀同学们加入学生会,借此平台服务院校同学、锻炼工作能力,体验多彩生活。学院团委副书记毛丽凯介绍院史院情讲解队,鼓励同学们踊跃报名,传承弘扬少院优良传统,为“讲好少院故事”贡献青春力量。学院篮球队、男足队、女足生少联队、辩论队和排球队等院队成员们热情展示了各自的风采,积极欢迎新生们加入其中。经过院队生动活泼的推介和纳新宣传,新生们得以通过院队这个平台,接触到学院广泛多元、充满活力的课外活动。校团委第二课堂领导小组办公室谢羿老师深入阐述了第二课堂的内容和意义,并指导新生如何通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来提升个人能力和社会
9月17日下午,少年班学院2025年秋季学期首次少年班论坛顺利举办。新创校友基金会秘书长、学院1995级校友刘志峰,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广中出席本次论坛,300余位同学现场参与,聆听优秀校友分享工作经历与职业感悟,共话成长与未来。论坛由学院院长卢征天主持。AppLovin全球高级技术副总裁葛小川(05少)以自身成长轨迹为脉络分享切身感悟。他回忆起本科军训时“无空调、烈日站军姿”的经历,提及人生关键成长多在 “不适” 中发生,坚持后会成珍贵记忆。职业选择上,他讲述了自己从物理专业起步、一路求索的历程,提到自己最终带领AppLovin团队在巨头竞争中突围,将公司打造成国际第三大算法广告平台,鼓励同学们别怕走弯路,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且真诚、善良是长远发展的竞争力。互动交流环节,AppLovin资深算法工程师、学院2014级校友叶梓萱和葛小川校友共同解答同学们关于学业发展、职业选择和AI行业等方面的疑问,现场气氛热烈。未来,少年班学院将继续依托“少年班论坛”这一平台,邀请更多不同领域的优秀校友、行业专家走进校园,为学子们提供多元视角与成长指引,助力少年班学子在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
9月4日,第49届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ICPC)世界总决赛在阿塞拜疆巴库落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CPC代表队在5小时比赛中解出9题,以总罚时1128分位列世界第9名,荣获铜牌。这是我校在ICPC世界总决赛历史上的首枚奖牌。ICPC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之一。本届赛事共吸引了103个国家和地区、3424所高校的73083名学生参与。经过各区域赛的激烈选拔,最终有139所高校脱颖而出,获得全球总决赛的参赛资格。总决赛采用12题制,比赛时长300分钟,共颁发12枚奖牌(4金、4银、4铜)。最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以11题的成绩夺得冠军,东京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以10题的成绩紧随其后,清华大学以9题获得金牌。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样解出9题,因罚时差异分获银牌和铜牌。我校代表队“丝路市西套村代表队”由来自少年班学院、主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周翟恩和、洪文杰、郭一航三位本科生组成,孙广中教授担任教练,计算机学院李春生、卢建良两位助理教练带队参加比赛。我校代表队在比赛前两个小时
7月2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CBS)“科学家面对面”大学生专场在北京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美国数学学会会士、美国纽约大学教授Valentino Tosatti等。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大学生代表在现场聆听了科普演讲,并与科学家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丘成桐院士与东南大学蒋飞达教授共同为获奖同学颁发奖状和奖盘。左二为陈楷哲同学)ICBS2025优秀本科生论文奖评优结果同步揭晓,全国共7人获奖。少年班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楷哲以论文“Ricci curvature and combinatorial properties of amply regular graphs”获此殊荣,该工作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世平教授指导下完成的。ICBS优秀本科生论文奖是在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院士提议下,从2024年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始设立, 旨在鼓励年轻人在本科阶段做有意义的数学研究工作。该奖项评选范围是正式注册在校的本科生及近三年(2024/2023/2022年)毕业的本科生在本科期间完成的优秀论文,陈楷哲作为大三学生获奖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陈楷哲
2025年9月7日下午,“少年遇伯乐——实验室来啦”系列活动本学期第一场在少年班学院308教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特邀校党委副书记、讲席教授周丛照教授及其课题组,为同学们带来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探索”专题讲座。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广中出席并主持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对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感兴趣的本科生,气氛活跃、互动频繁。周丛照教授首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指出蛋白质是生命密码的翻译者,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初步认识。随后系统回顾了传统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方法,如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谱技术、冷冻电镜技术等,并指出这些方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报告重点引入了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报告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对蛋白质进行结构预测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大数据训练和算法优化,实现对蛋白质结构的高效预测与设计。他进一步介绍了AI在蛋白质结构革命中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它们如何反哺生命科学的发展。在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就人工智能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应用中遇到的细节问题以及交叉学科学术路径等问题与介绍人进行
作为少年班学院2025年校风传承月的重要活动,9月8日晚,少年班学院、光启-仲英书院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西区礼堂顺利举行。学院领导班子、2025级全体本科新生和班主任参加了开学典礼。活动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广中主持。全场肃立奏唱国歌,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学院院长卢征天教授首先致辞。他向2025级本科新生顺利入学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同学们需迅速完成角色转变,以谦逊姿态持续追求卓越,积极融入校园生活。他鼓励同学们主动与师长同学交流,勇于突破舒适区探索潜能,并以杰出校友为榜样把握机遇成长成才。学院2009级校友、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获奖者、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作为校友代表讲话。他回顾了本科期间的学习生活经历,并向新生提出三点建议:保持热爱勇于尝试,利用一切资源创新创造;广泛涉猎不同领域,拓宽思维边界;加强与外界沟通,构建支持网络。2022级本科生李心玥作为老生代表发言。她指出大学是全新起点,需思考四年规划。她鼓励新生珍惜与优秀伙伴共成长的机会,勇敢探索未知领域,以积极态度迎接挑战。孙广中为新生讲授专题党课。他介绍了科大建校历程及党和国家对少年班的支持,强调学院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使命,勉励同学
2025年7月21日至26日,少年班学院院长卢征天和3位学院老师带领42名学子赴深圳、香港开展蔷薇访学活动。此次访学深入腾讯、华为、荣耀、优必选等科技领军企业,并在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两所高校进行了参观交流,旨在探索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感知科技与人文的交融共生,思考青年科研者的时代使命。深圳行:感知科技前沿,洞见产业革新7月21日下午,访学首站抵达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总裁兼研究院副院长庞建新(9706)介绍了公司发展,南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块金解读了区域人才政策并向同学们发出诚挚邀请。在优必选科技展厅,儿童教育陪伴等多样化应用场景,让同学们对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前景有了耳目一新的认识。7月21日傍晚,团队转赴腾讯滨海总部参加由腾讯青少年学堂主办的腾讯青科开放日活动,切身感受了互联网基础设施、云端算力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并聆听了腾讯两位专家所作的《大模型浪潮:生成式AI进展与应用趋势》和《基于感知-决策-执行的具身智能技术架构》报告,了解到当下最新的技术成果,拓展了技术创新的思维边界。7月22日上午,团队来到华为。在达尔文展厅,通过基站设备、智能终端的迭代案例,同学们
2025年7月13日至19日,少年班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广中、副院长王作勤和6位学院老师带领57名学子赴北京开展蔷薇访学活动。活动以“科技赋能未来,文化滋养初心”为核心,通过分组实践与共同研学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子在科研前沿与历史长河中感悟时代使命。科技探索:在微观与宏观间触摸未来7月14日,分组研学首日,数理组与信智组分别踏上不同科研领域的探索之路:数理组上午走进中科院物理所,聆听许杨老师的《二维平面国上的新奇物理》讲座并参观了实验室,研究人员展示了极低温环境的实验装置,解析其在超导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室外墙面陈列的二维材料研究成果,直观呈现了基础科学对物质规律的探索深度。下午走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屈继峰副院长的专题讲座以“格物致知,精准报国”为主题,详细阐述时间、长度、质量等基准的建立与维护对国家战略的意义。随后重点参观重力测量基准实验室与时间频率测量实验室,研究人员现场演示重力测量的操作流程,解析其在地质勘探、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精准应用。信智组上午探访中科院微电子所先导工艺实验室,观察光刻机在硅片上刻画纳米级电路的全过程。李泠副所长通过视频报告,系统讲解了3D芯片堆叠技术如何突破摩
2025年7月1日至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承办的“育人为本——李政道校友大会”在中国科大隆重举行。本次大会汇聚了中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研究生项目校友、少年班各级校友、特邀嘉宾及师生代表,共同追忆李政道先生致力推动的各项教育事业,探讨其教育思想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追忆科学巨匠 传承育人精神7月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首先致辞,深情回顾了李政道先生与科大的历史渊源。他指出,李政道先生不仅是少年班创立的重要推动者,还主持了CUSPEA(中美物理研究生计划)项目,他关心同步辐射实验室和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并与严济慈、赵忠尧、钱临照等科大师长结下深厚情谊。中国科大将继续秉承李政道先生“育人为本”的理念,在新时代践行教育初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发言,高度赞扬了李政道先生对中国科教事业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其推动博士后制度建立的远见卓识,并呼吁与会者共同缅怀这位科学巨匠的学术精神与人文情怀。校史研究学者何昊华以详实的史料,梳理了李政道与少年班的发展历程;香港科大教授严民分享了陈省身数学留学项目的创办历史;中国科大退休教授张永德生动讲述了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