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响中探寻未来

发布者:少年班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1


2025713日至19日,少年班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广中、副院长王作勤和6位学院老师带领57名学子赴北京开展蔷薇访学活动。活动以“科技赋能未来,文化滋养初心”为核心,通过分组实践与共同研学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子在科研前沿与历史长河中感悟时代使命。


科技探索:在微观与宏观间触摸未来

714日,分组研学首日,数理组与信智组分别踏上不同科研领域的探索之路:

数理组上午走进中科院物理所,聆听许杨老师的《二维平面国上的新奇物理》讲座并参观了实验室,研究人员展示了极低温环境的实验装置,解析其在超导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实验室外墙面陈列的二维材料研究成果,直观呈现了基础科学对物质规律的探索深度。下午走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屈继峰副院长的专题讲座以“格物致知,精准报国”为主题,详细阐述时间、长度、质量等基准的建立与维护对国家战略的意义。随后重点参观重力测量基准实验室与时间频率测量实验室,研究人员现场演示重力测量的操作流程,解析其在地质勘探、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精准应用。

信智组上午探访中科院微电子所先导工艺实验室,观察光刻机在硅片上刻画纳米级电路的全过程。李泠副所长通过视频报告,系统讲解了3D芯片堆叠技术如何突破摩尔定律放缓的挑战。下午继续探访中科院计算所,徐勇军研究员在题为《践行历史使命,拥抱智能时代变革》的报告中,特别强调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是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呼吁青年勇担使命,成为顶尖创新人才。随后同学们聆听了高林研究员关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演进的报告。

次日共同研学,两组同学齐聚中科院自动化所,在“科技大模型”与“AI for Art”主题报告中,感受多模态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自动化所所史馆内陈列的珍贵资料与展厅中的智能系统,生动诠释着我国自动化领域的创新足迹。


文化浸润:在历史与艺术的对话中坚定初心

713日傍晚,实践行程特别融入艺术教育环节。学子们步行至国家大剧院,聆听安德烈与阿列戈双钢琴音乐会。音乐会精选莫扎特C大调第16号钢琴奏鸣曲、《胡桃夹子》选段等曲目,通过双钢琴的默契配合,展现音乐从古典到浪漫的多元风格。

715日下午,同学们步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古代中国”陈列中追溯中华文明从远古到明清的历程。专题展览中,古代科技成就与现代发展的对比,引发同学们对“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

716日北海公园夜游则将文化体验推向高潮。傍晚时分,琼华岛白塔在灯光映照下更显庄严,五龙亭的飞檐翘角与湖面倒影构成古典园林的典型意象。同学们驻足九龙壁前,观赏壁上635条形态各异的龙纹,感受着古代工匠对力学与美学的精妙平衡。


企业探访:在前沿应用中预见未来图景

716日至17日,同学们走进联想、微软亚洲研究院与百度公司,探寻科技如何赋能生活。

联想北京总部通过讲座与参观,清晰阐释了“AI如何落地企业”:通过将大模型模块化嵌入PC、服务器等,为各行各业打造专属智能体。同学们还观看了六足机器狗现场稳定行走、双臂机器人制作拿铁咖啡等,彰显了联想公司在智能化领域的超高水平。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放了 Center 1 展厅,同学们体验了AI视频生成工具、语音克隆实验及全息投影演示,感受AI在内容创作与科研领域的突破。学术分享环节,研究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和课题研究内容,以及微软公司独特的工作环境和创新文化。

百度公司在深度学习、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展示,让同学们对“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展厅内的文心大模型演示区,通过知识增强技术实现多语言实时翻译与逻辑推理,展现AI在跨领域应用中的潜力,而Apollo Park的无人驾驶实乘体验,更激起了同学们对未来交通的无限遐想。


结语:以探索精神书写时代答卷

六天的实践行程,将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人文场馆的历史智慧与企业研发的技术应用有机串联。同学们在重力测量基准装置前理解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在光刻机的精密运作中感受工艺突破的艰辛,在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展柜前领悟文明传承的使命。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在学习和科研道路上既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也坚守对历史的敬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