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0日,少年班学院组织40余名学生赴上海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苏州高等研究院等单位开展访学交流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同时通过企业参访、学术报告及文化体验,助力学生全面成长。4月19日,同学们首先访问了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在园区参观和华为上海研究所发展历程介绍后,中心安排多位研发人员为同学们做前沿技术交流与分享——林嵘灏(14少)为同学们解析“通感一体化”的技术研究,罗月和张豪哲(1000)分别介绍了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朱洲(9900)介绍了鸿蒙OS及其在跨终端应用中的突破等。同学们对几位研发人员的研究领域和他们的成长发展经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自由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技术路径和职业发展等问题,与学长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华为的研发氛围与校友们的成长经历,让同学们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月20日,同学们赴苏州高等研究院访问学习。高研院学生工作部负责人杨春宁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高研院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从人才培养角度分享了院校的定位和发展规划。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蒋建华教授为同学们系统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同学们还实地参观了生物
近日,我校程序设计竞赛队伍“丝路市西套村代表队”凭借在2024年ICPC亚洲区域赛南京站中荣获亚军的出色表现,成功晋级第49届ICPC世界总决赛(World Final)。这也是我校连续第4年进入ICPC世界总决赛,再次展现了我校竞赛队伍的强劲实力。第49届ICPC世界总决赛将于2025年8月底在阿塞拜疆举行。届时,来自全球8大赛区的约140支队伍将齐聚一堂,同台竞技。东亚赛区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的16支队伍获得参赛资格。ICPC(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是全球顶级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包含区域赛(Regional Contests)和总决赛(World Finals)两个阶段。每年有来自100多个国家、2000多所高校的约5万名学生参赛,赛程持续9个月。经过50多年发展,ICPC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有“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竞赛”之称。“丝路市西套村代表队”(左起:周翟恩和、郭一航、洪文杰)“丝路市西套村代表队”由周翟恩和、洪文杰、郭一航三位同学组成,均来自少年班学院、主修计
为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终身锻炼习惯,少年班学院2025年春季学期体育提升营于3月17日正式启动。学院自2022年夏季学期起持续举办该活动,极大培养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并养成长期锻炼的好习惯。本学期提升营开设网球、乒乓球、游泳、羽毛球、东方擒拿术、极限飞盘等项目,由学校体育教学中心优秀教练团队执教。本期活动在总结往届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每周两次课保证训练连贯性,6周周期确保技能掌握,小班教学实现个性化指导。这种科学的课时设计既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又能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锻炼习惯。这种课程安排真的很合理,一位参与网球项目的同学表示,每周两次课既不会太密集影响学习,又能保持训练状态,几周下来明显感觉到技术进步。执教过程中,教练组高度重视运动安全,每堂课均以系统性热身训练开场,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同时,教练们会详细讲解每个动作的发力原理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认知。小班制实现了精准指导+实战演练的双重优势。这种教学模式让教练能够及时关注每位学员的表现,针对性地调整训练计划。课程主要面向零基础或入门级学员,教练通过分步演示、要点
4月2日下午,少年班学院于308教室成功举办沙龙联谊会,本次活动邀请到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大学石溪学院师生共同参与,50余同学围绕“Work and Life”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少年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晶芝致欢迎词,他对安徽大学参加本次活动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希望通过联合活动促进不同学校学院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沙龙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拉开帷幕,正式进入交流环节。主持人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围绕 “Work and Life” 主题展开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应对压力、如何规划未来等经验与看法。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正值樱花盛开时节,科大校园内樱花烂漫,景色宜人。活动前安徽大学师生参观了科大校园与少年班学院展厅,欣赏了校园春景。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本次英语沙龙联谊活动通过学术研讨与人文体验相结合的模式,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英语口语、交流思想的平台,还促进了不同学院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
3月22日,少年班学院2014级优秀校友马骁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友面对面”座谈会。此次活动以晚餐会的形式展开,同学们踊跃提问,马骁校友耐心解答,现场氛围轻松而活跃。座谈会由学院副院长王作勤主持。座谈伊始,马骁首先通过询问同学有志学习的方向打开话匣子,并就同学们最关心的专业方向选择这个话题与大家深入交流。他认为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原动力,如果尚未确定目标,可以先选择一个较为轻松的方向,等找到了兴趣所在再作抉择。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做出的选择也会更加合理。谈到课程的学习,马骁强调基础课如同搭建知识大厦的基石,鼓励同学们要夯实数理根基。同时他也提醒不要局限于课内,应该主动去接触一些前沿研究和其他专业有趣的方向。此外,在当下科技发展浪潮中,AI的发展以及与各学科结合的前景备受关注。马骁对于如何利用AI辅助学习和科研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科学研究在同学心中一直是神秘又神圣的工作。马骁告诉学弟学妹们,科研需要一种组织复杂工程的能力,可以从阅读最简短的文章开始,然后读到大文章,再开始自己写文章,而这其中离不开与导师的频繁交流。他分享了自己研究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的经历
2025年3月26日下午,少年班学院在东区水上报告厅举行了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少年班论坛”活动。本次论坛由学院副院长王作勤教授主持,以“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十大思考”为主题,吸引了众多师生现场参与。活动伊始,两位杰出校友——梅涛博士和姚霆博士作为主讲人,分别从前沿技术洞察与创新应用实践等不同维度,为大家带来了精彩分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HiDream.ai智象未来创始人兼CEO梅涛博士(9610校友)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造诣,对当下行业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他阐述了2024年AI领域的五大标志性事件,如Sora、GPT-4o、GPT-o1、具身智能和AI4S的发展,同时解读了DeepSeek关键性技术创新点。梅涛博士提出了关于生成式AI的十大思考,涵盖大模型统一基座AI应用中的非百问题、多模态融合、资源需求、商业落地挑战、通往AGI路径、行业趋势以及伦理合规等多方面,为与会者揭示了大模型技术的未来趋势与挑战。HiDream.ai智象未来联合创始人兼CTO姚霆博士(0005校友),聚焦多模态大模型应用,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展现了在图像、视频、交互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姚霆博士还深
2025 年 3 月 21 日晚,少年班学院举办了第20期英语沙龙活动,本次主题为 “A Cross-Cultural Academic Journey: Insights from Overseas Study and Life”(跨文化学术之旅:海外学习与生活的见解)。本期活动特别邀请到学院副院长王作勤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通过全英文分享、互动讨论等形式,为在场学子呈现了一场跨文化学术交流的思想盛宴。沙龙吸引了众多学生热情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幽默开场,自信风趣开启学术之旅王教授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拉开了分享的序幕。他回忆起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日子,调侃道:“MIT people don’t care about your farewell, they care about free meals.”这句话瞬间引发了全场的爆笑,也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王教授的自信与风趣。他借此强调,在出国留学的过程中,自信和幽默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它们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还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的心态。挑战与应对:MIT 生活的酸甜苦辣王教授分享了自己在 MIT
2025年3月14日至16日,少年班学院组织40余名同学前往南京开展学术交流与实地探访,旨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增进对科研机构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3月15日上午,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在这里,同学们聆听了陈云霁(97少)的精彩报告,深入了解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在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畅所欲言,深受启发。随后,访学团队前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深入了解了土壤科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对土壤科学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下午,访学团队赴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学习。在天光所,胡中文副所长和候永辉处长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天光所发展历程和科研成果。白华研究员和李运副研究员分别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天文光学望远镜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南极科考与南极望远镜的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还参观了所内的实验设备和模型,亲身感受了天文科学的魅力。16日上午,访学团队来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这里,科普与后勤中心副主任王科超带领大家参观了天文台各观测点和展览室,详细介绍了天文观测的原理和方法。暗物质团队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个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为庆祝妇女节115周年,营造尊重、关爱女性的校园氛围,丰富文化生活,少年班学院团委、工会联合举办劳动素养提升营之永生花制作实践活动。3月5日下午,学院70名师生欢聚一堂,共同定格这份“永不凋零”的美好。定格美好,芳华不改许老师讲解了永生花的特点与制作方法。不同于鲜花的易调零、干花的易碎,永生花至少可以保存3年。延续灿烂的花期,定格相伴的美好,纪念刹那的永恒。有的同学准备送给母亲,在妇女节献上这份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有的准备送给自己,放在床头窗边,激励自己如永生花般,永远都是花期。指尖生花,触摸自然永生花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先在顶部插上主花,然后拿热熔胶将周围的花粘上,这一步比较难,操作稍不规范便容易“拉丝”,稍不小心便容易碰到还未干好的胶。但是大家没有气馁、耐心制作,在均匀涂抹中粘上希望,在精益求精中涵养定力。高低错落,搭建心灵的层次;紫红粉淡,涂抹生活的色彩。老师准备了很多种类的花,例如轻盈梦幻的满天星、饱满圆润的绣球,大家相互体谅,有序取拿,秩序井然,其乐融融,少院大家庭
2月24日,新学期上课第一天,本科生通修课《人工智能数学原理与算法》2025春少年班试讲在东区5402教室正式拉开帷幕。校长常进走进课堂,与同学亲切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枫教授主持开课仪式。作为一所以科技创新为己任的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几个月来,在学校部署下,信智部、教务处、少年班学院联合开展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开设具有科大特色的人工智能通修课。《人工智能数学原理与算法》课最终得以在2025年春季学期于少年班学院开设小班试讲,预计未来逐步推广至全校。常进校长在第一节课上对同学提出四点殷切期望: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参与,勇于提问与建言;结合“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开课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带着校长的殷切期望和对新知识的渴望,正式踏入了课程的学习之旅。为了上好这门新课,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牵头,联合多个学院组建了专项课程组。该课程组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枫亲自指导,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张燕咏担任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提升学院学生劳动素养,学院于2024年秋季学期举办劳动素养提升营。开设劳动理论课程学院团委依托大学生网络党校统一组织学生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网络课程集中学习,共计开展16场,1287人次参与。组建院史院情讲解团队为传承和弘扬少年班学院的优良传统,增进学生对学院历史的了解和认同,学院团委组建了一支院史院情讲解团队,由学院在校学生担任少年班学院展厅讲解员,为学院新生、来访嘉宾、校友及游客提供学院展厅院史院情讲解服务。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开展讲解服务约140场,充分展现了学院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生们的责任担当。举办形式多样实践活动学院团委积极联系校内外相关单位,运用好各方面劳育资源,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冬季将至,校园即将种植郁金香,学院和基建处联合举办郁金香种球处理活动,由同学们亲手处理郁金香种球,为美化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们也参与到校园树木刷白工作中,了解了冬季树木养护知识,发扬了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微型盆景和植物相框是以花草为主、缀以山石等小件构建的绿植景观,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不同习性、
为推动少年班学院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新时代“六有”大学生,学院于2024年秋季学期继续开办美术提升营。经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共有七十多同学在绘画技巧和美术素养方面取得了进步。根据预调研情况,本次活动开设了电脑绘画和iPad绘画两门课程。课程初期采用“授课+作业”的模式,通过24个课时的系统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从临摹到自主创作的能力。课程后期则以“大作业+辅导”的形式进行。授课老师布置了以“老科学家”为主题的大作业,学生们围绕主题开展创作,授课老师则提供专业辅导。活动结束后,学院精心挑选了优秀作品,并计划下学期在艺术教学中心和学院公共空间布展,以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美育工作,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元化的艺术学习机会。
2025年1月4日下午,少年班学院交叉学科英才班(行星科学与探测)开班仪式在少年班学院308教室举行。该英才班的开办,是少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田、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校在高等教育领域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此次首批共有14名同学通过遴选进入该班。 仪式邀请到少年班学院88级校友倪四道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并做精彩报告。参加开班仪式的有行星科学与探测英才班的全体导师和学生,以及少年班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有关领导。仪式由少年班学院副院长王作勤主持。少年班学院院长卢征天首先致辞。他分享了自己“跨界”参加地球科学方向学术会议的经历,指出行星科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新兴学科,融合了天文学、地质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知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他对英才班的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钻研,勇于创新,为我国行星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党委常委汪毓明、地球和空间学院院长倪怀玮也先后致辞,指出行星科学作为陆、海、空、天之后的下一个疆域,对于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纷纷表示,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将
12 月 22 日下午,本学期“少年遇伯乐——实验室来啦”系列活动第二场在少年班学院 308 教室开展。此次活动邀请到国际几何设计领域最高奖John A. Gregory纪念奖获得者陈发来教授以及安徽省图形计算与感知交互重点实验室刘利刚教授、张举勇教授、傅孝明副教授以及郭玉东特任副研究员,为少年班学院学子们介绍计算几何与计算图形学的前沿方向,吸引了众多对相关方向感兴趣的少年班学生参与。本次活动由少年班学院副院长王作勤主持。在报告环节,几位主讲嘉宾深入浅出,不仅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清晰阐释,还详细介绍了各自的前沿研究方向,涵盖计算机图形学的概念应用、几何建模与分析、三维世界智能感知以及几何处理优化等多个领域。报告内容丰富详实、涉猎广泛且深刻,讲解生动形象又不失严谨,在场同学都沉浸其中,认真聆听思考。随后的现场提问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提问,问题既涉及具体的知识难点与思考,又不乏对未来科研道路的探讨。各位教授耐心解答,为有困惑的同学指明方向。自由讨论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少年遇伯乐——实验室来啦”系列活动,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方向的研究内容
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森、副院长王娟、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王西京等一行,赴少年班学院调研交流。少年班学院院长卢征天主持座谈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广中、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王浩波、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晶芝、以及学院相关工作负责同志参加调研。座谈会上,卢征天对钱学森学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少年班学院的情况。杨森对少年班学院表示感谢,并分享了钱学森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双方围绕少年班招生模式、培养体系构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会前,钱学森学院一行还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和少年班学院展厅,深入了解了科大发展历史与建设成就,详细考察了少年班学院发展现状和学生实践活动,对少年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两学院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更为双方在未来的招生、教学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经验互鉴。双方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