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华(02少):15岁负笈科大少年班,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发布者:少年班学院 发布时间:2020/05/06

2020年五四青年节,第34届“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熊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2级少年班校友)30名优秀青年获此殊荣。本次表彰的30名获奖者都是奋斗在北京各条战线上的优秀青年。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同时,熊华的中国科大少年班97级学长陈云霁(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荣获本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熊华简介: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的航天人

出生年月:19879

工作单位及职务: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总技术负责人助理


熊华2002年从江西石城二中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他15岁上大学,24岁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毕业后投身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张奕群研究室,8年间经常工作于戈壁沙漠,与帐篷和胡杨为伍,为导弹设计“神经中枢”——制导控制系统。熊华的工作是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弹道分析,计算出导弹的飞行精度,从而为其寻求一条成功击中目标且每次弹无虚发的最优路径。他称自己为“读数人”,在眼花缭乱的曲线和数据中一眼甄别出微小的数据误差,从结果中去寻找改进、创新制导控制系统的蛛丝马迹,不断提升导弹性能与规避风险。他的工作将导弹能力提高了20%以上,先后突破多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关键技术,取得了18篇专利和1篇行业标准,并以优异成绩入选某科技领域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光荣使命2020”青年突击队创新“云研发”模式,团队的科研计划完成率达到100%

曾获荣誉: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防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简介来源:由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根据北京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时,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网对熊华博士的简介整理编辑。北京校友会增加了其籍贯、中学与博士毕业院所信息)


熊华: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的航天人


他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张奕群研究室,承担了我国多项防御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任务,创造了我国众多导弹武器的第一。

制导控制系统是导弹的神经中枢,也被称作导弹的“最强大脑”。熊华的工作是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弹道分析,计算出导弹的飞行精度,从而为其寻求一条成功击中目标且每次弹无虚发的最优路径。

能找对路很是不容易,半实物仿真试验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半实物仿真试验会在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中间取一个折中状态,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读数分析,把仪器、设计、软件中能够验证到的风险全部排除。”熊华介绍,航天飞行的成本很高,意义重大,一次飞行失败背后是大家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正因如此,我们希望在导弹上天之前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降低失败风险,起码不要将地面上我们能够控制的风险带到天上去。”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张奕群研究室主任设计师熊华。本人供图


熊华称自己为“读数人”。一般来讲,一个导弹型号的定型需要做成百上千的试验,每次数据的结果都会以横竖轴的形式显示在电脑中,科研人员需对上千条数据进行不留缺漏的逐个分析。哪怕每次试验结果的数据是好的,也必须从头再来。

在这期间,熊华练就了一双“鹰眼”,能在眼花缭乱的曲线和数据中一眼甄别出微小的数据误差,从结果中去寻找改进、创新制导控制系统的蛛丝马迹,不断提升导弹性能与规避风险。

例如,有一次熊华突然发现雷达传送到“大脑”控制系统的数据有偏差,他为系统做了某些改进,将雷达看到的不准确的数据屏蔽掉,尽量留下清楚的数据。通过这项技术,熊华将导弹拦截精度提高了20%。按照雷达指示目标,千里之外穿针引线,这是导弹飞行的终极目标。但是如果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控制出现时序错乱,弹道拦截精度不仅会下降,还会导致导弹在没有与目标交会之前,直接解体成为一枚废弹。这样微乎其微的隐藏问题,熊华是在一次改进试验中发现的。虽然和平时的试验内容大致相同,但是熊华还是仔细地把上千条弹道的数据从头到尾筛了一遍,这才发现其中有一条弹道出现时序错乱问题,避免了飞行试验风险。

熊华钟爱一种蓝,叫“科工蓝”。采访当天,他特意将象征航天科工身份的工作衫穿上身。这件只有进场试验才有机会穿的天蓝色T恤,陪他走过沙漠戈壁,征战草原大海。

每年,熊华与团队成员都会去到祖国人迹罕至的地方开展进场试验,一年去两三次,一去至少两三个月。前几年,他与妻子刚刚结识20天,就开拔进驻试验场,原本说好一个月即归,谁想到因为场地条件受限,试验整整进行了三个月。期间,岳母打电话来开玩笑追问,“你还回来吗?”他竟无言以对。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张奕群研究室主任设计师熊华(左一)与团队成员在一起。本人供图


熊华和所有航天人一样,对“科工蓝”有着很深的眷恋,“它是中国航天专业的代表,是中国航天技术的象征。”熊华说,偌大的试验场只要瞟到一抹蓝,那肯定就是“标标整整”的科研人,没错了!

正是有着对航天的热爱与自豪,熊华才在型号科研生产工作中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担当。

记得那一年,正值某任务关键阶段,工作量巨大,熊华勇挑重担、独挡一面,用极其认真的工作态度细致地复核每一个设计参数,对多种不同类型和特性的目标进行全空域数学仿真和半实物仿真验证,以确保飞行试验的成功。为此他化身“加班狂人”,全年加班500多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的颈椎出了问题,但他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主动提起,而是忍着疼痛默默工作,肩负重担,不语劳累。

还有一次,用户提出了对某控制系统能力提升研制的要求,为实现控制系统设计改进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作为团队负责人的熊华带领设计师们迎难而上,以极强的责任心、耐心细致地对每一项设计改进反复斟酌,对每一个技术细节反复讨论,对改进后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反复确认,极力避免设计“盲区”。

在整个设计改进过程中,控制系统模型进行了多轮更改,进行的计算和仿真验证不计其数。在验证阶段,有近百种模式和状态等待验证,熊华每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达实验室,一边开展试验一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解决,这样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是靠盒饭匆匆解决,吃完饭又立马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时刻秉承航天精神,熊华成为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张奕群研究室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章节来源:中国青年网)

 “北京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北京青年的最高荣誉。在30位获奖者中,有引领科技创新潮流的创业者,有积极备战北京冬奥会的运动健将,有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工程师,也有穿梭楼宇社区的“快递小哥”“小巷管家”。获奖者中,还有基层民警、消防战士、青年教师、媒体记者、环卫工人、基层社工等,具有较强的广泛性、代表性,展现出了新时代首都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科大校友”